中国政府网 |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|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设为首页|收藏此页|网站地图|个人中心

站内搜索:

搜索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» 专题专栏 » 行政执法监督

六盘水市行政执法指导案例(第7期)

发布时间:

字体:   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  

六盘水市行政执法指导案例(第7期)

A市商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服装案

一、基本案情

2019年12月初,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举报称:A市辖区内有商家销售假冒“耐克”“阿迪达斯”等注册商标服装,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与耐克公司和阿迪达斯公司境内代理商联系,争取鉴定支持。2019年12月26日,依法对经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服装的9家经营门店进行立案调查。

2019年12月26日,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线索迅速行动,及时查处经营涉嫌假冒“耐克”“阿迪达斯”注册商标服装的9家经营门店。其中:1.毕某某、雷某某、李某某、许某某等分别租用当街门面,汤某某租用大型商场附近广场搭棚等方式专门经营假冒“耐克”“阿迪达斯”注册商标服装。2.A市B鞋服店(2019年6月24日注册)、A市C服装店(2019年6月3日注册)办理了营业执照专门经营假冒“耐克”“阿迪达斯”注册商标服装。3.A市D体育用品店、A市E服装店主要经营其他服装,但少量销售有假冒“耐克”“阿迪达斯”注册商标服装。上述9家经营店共计查获:假冒耐克鞋子1090双,假冒耐克服装634件(条),假冒阿迪达斯鞋子1046双,假冒阿迪达斯服装1103件(条),经市物价中心鉴定货值金额为:2186167元。

在案件办理过程中,执法人员发现雷某某、许某某、毕某某经营的门店再次购进涉嫌假冒服装经营,于2020年1月21日再次对上述场所进行检查,共查扣假冒耐克鞋子1019双,假冒耐克服装809件(条),假冒阿迪达斯鞋子409双,假冒阿迪达斯服装1643件(条),经价格中心鉴定货值金额为:1381942万元。上述两次查获的假冒注册商标服装货值金额共计:3568109万元。

二、处理结果

毕某某、李某某、许某某、汤某某、A市B鞋服店、A市C服装店涉案金额较大,已达到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,涉嫌构成犯罪,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。

雷某某、A市D体育用品店、A市E服装店涉案金额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,依法进行行政处罚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六十条第二款之规定处罚:1.没收假冒商品;2.分别处罚款17万元、3.6万元、3万元。

三、案件解析

(一)案情分析

加大对假冒侵权行为打击力度。打击假冒侵权不能搞“运动式”执法,要形成持久之势。在本案中,2019年12月26日,查处9家假冒服装经营者,其中3家被查处后仍然抱有侥幸心理,认为查处过了就没事,继续开展经营。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1月21日再次进行查处,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,让假冒伪劣的经营者绝望,让合法经营者信心百倍,让整个市场建立合法经营理念,使市场井然有序,促进和优化营商环境。

强化查处涉嫌犯罪案件协同机制。在本案中,部分经营者违法数额较大,很可能达到刑事立案条件,因为刑事案件证据与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要求不同,在办理本案时,需要强化市场监管与公安机关的协同机制,及时打击犯罪,以惩处犯罪震慑违法经营者。

(二)法律适用

毕某某、雷某某、李某某、许某某、汤某某、A市B鞋服店、A市C服装店、A市D体育用品店、A市E服装店销售假冒耐克公司、阿迪达斯公司注册商标的服装,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五十七条第(三)项之规定,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。其中,毕某某、李某某、许某某、汤某某、A市B鞋服店、A市C服装店的行为还涉嫌触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一十四条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五十七条: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:

(一)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,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;

(二)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,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,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,容易导致混淆的;

(三)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;

(四)伪造、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、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;

(五)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,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;

(六)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,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;

(七)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一十四条: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】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,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(三)案件点评

知识产权既是公司的软实力,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和推广,包含专利、商标等。其中商标是最容易被侵犯的知识产权之一,不法商家生产假冒商品,以次充好,当假冒伪劣商品流向市场,不仅会侵害消费者利益,更重要的是打击了研发企业的积极性,打击了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,破坏市场经营秩序。所以要将保护知识产权放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局中来认识,持续打击假冒侵权行为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。


上一篇:
下一篇: